繁體中文

场馆噪声治理发布时间:2025-07-22

场馆噪声治理需针对 混响控制、设备降噪及隔声隔离 三大核心问题,结合建筑声学与工程技术,确保符合

《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》(JGJ/T 1312012)。以下是关键治理策略:  


 1. 混响控制  

 吸声处理:  

   顶面安装空间吸声体(NRC≥0.9),墙面采用穿孔铝板+岩棉(降混响至1.52.0秒)。  

   座椅选用吸声型(吸声系数α≥0.8),减少空场低频累积。  


 2. 设备降噪  

 暖通系统:  

   空调风机加装消声器(插入损失≥20dB),风管包裹阻尼材料。  

 舞台机械:  

   升降机/灯光架采用弹性减振(橡胶垫+弹簧支座)。  


 3. 隔声隔离  

 墙体/门窗:  

   双层轻质隔声墙(STC≥55)+ 隔声门(Rw≥45dB),阻断外部噪声。  

 浮筑地板:  

   舞蹈排练厅等区域采用浮筑结构(ΔLw≥22dB)。  


 4. 特殊设计  

 可变声学:电动吸声帘幕调节混响时间(如会议/演出模式切换)。  

 噪声监测:IoT传感器实时监控馆内声压级。  


效果:治理后背景噪声≤NR35,语言清晰度(RASTI≥0.6)。典型案例:北京五棵松体育馆通过顶面吸声体+设备减振,混响时间从3.2秒优化至1.8秒。